誓让河水变清流 ——关于迁西县开展河道整治生态修复攻坚行动的汇报 (电视专题片脚本)
滚滚向前的历史车轮,总会在某个特殊的时间节点展现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特殊意义。
对于矢志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迁西县来说,2018年11月28日,无疑是载入县域发展历史的极为特殊的一天。
这一天,全县河道整治生态修复攻坚行动动员大会在县会议中心第一会议厅隆重召开。
以此为标志,迁西开启了有史以来决心最大、规模大、力度最大的河道整治生态修复攻坚行动;
以此为起点,全县干部群众义无反顾地踏上生态治理修复新征程,坚决把域内每条河流都打造成为水清岸绿的美丽景观。
改革开放以来,迁西依托丰富的铁矿资源,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可是,铁矿资源的全面开发,也为迁西带来了自然生态严重破坏、尾矿乱排等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特别是密集分布在滦河支流—长河两岸的多家铁矿选矿厂、石料厂,长期尾砂、尾渣倾倒在河道中,形成了一条触目惊心的“尾矿污染带”。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多次开展河道综合治理、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然而,由于历史欠帐较多,河道环境污染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彻底有效治理。
按照省委、市委有关指示精神,迁西县委县政府以造福百姓、舍我其谁的强烈责任感,因刀刃向内、自我革新的巨大勇气,启动了河道治理生态修复攻坚行动,开始在143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书写生态建设的壮美新篇章。
(字幕)下定决心,向生态顽疾宣战
对迁西开展河道治理、生态修复工作,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给予了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
省委书记王东峰批示“依法彻底整改。”11月27日上午,市委市政府专门召开长河污染治理工作会,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浩指示迁西,“要决心一次下足,措施一次到位、效果一次达标。”市委副书记、市长丁绣峰要求迁西,“在抓好污染源治理的同时,全面修复生态,为全市生态建设做出探索。”
市委市政府期盼殷殷,迁西县委县政府深感责任重大。11月27日晚,迁西县连夜召开调度会,立即部署河道整治工作。经过反复深入讨论,迁西迅速达成共识,把河道治理、生态修复作为一项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一项奠基未来的基础工程,一件造福全县百姓的惠民工程,举全县之力、集全县之智,打一场河道治理生态修复的总体战。
在11月28日召开的全县河道整治生态修复攻坚行动动员大会上,县委副书记、县长史林友向市委市政府,向全县人民郑重表态:一定以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决心,以聚力成拳、集中攻坚的力度,掀起以河道治理为重点的环境整治风暴,坚决祛除生态顽疾,为全市河道治理、生态修复趟出新路、做出示范。
11月30日,迁西又在罗家屯镇米峪口村河道治理现场举行了河道集中整治启动仪式,现场对违规企业进行拆除,再一次向全县干部群众宣示县委县政府打赢河道整治生态修复攻坚战的决心。
攻坚行动启动后,市长丁绣峰,副市长张月仙、黄三平等市领导多次亲临迁西进行督导检查,并主持召开专题调度会,指出存在问题,提出指导意见。
市督导组则常住迁西督导攻坚行动开展。他们白天进行现场督导,晚上组织召开工作调度会,其严谨负责的态度、雷厉风行的作风,深深感动了迁西的干部群众。
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不仅为迁西开展河道整治生态修复指明了方向,更激发了干部群众打赢河道整治生态修复攻坚战的信心。
在嘹亮的号角声中,全县干部群众向着河道整治生态修复阵地发起了一轮又一轮冲锋。
(字幕)雷霆出击,凝聚强大攻坚合力
攻坚克难,惟上下同欲者进;狭路相逢,惟奋勇拼搏者胜。
为确保攻坚行高效、高质开展,迁西努力从加强规划指导、严格工作制度、严肃纪律作风等方面入手,全面激发干部群众攻坚热情,凝聚起全县上下矢志攻坚的强大合力。
全县河道整治生态修复攻坚行动启动之后,迁西迅速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县长史林友任指挥长,相关部门、乡镇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工作指挥部,下设综合协调、采选企业环境整治、河道工程及清淤、沿河企业污染、依法处置等九个专项工作组,并把24位县级领导干部分为12组,结合长河沿线5个乡镇27个村9个点位工作任务进行了责任分工;制订了《河道整治生态修复攻坚行动实施方案》,为攻坚行动开展列出责任清单,划出时间表,绘出路线图;明确了“一天一汇报,一天一调度”工作制度,确保河道治理天天有督导、天天有成效。
县委县政府各部门一致把攻坚行动作为现阶段的中心、重点工作,树立“一切为攻坚行动服务”的大局意识,立足职能,全面助力攻坚行动开展。
在县委政法委的指导下,县公检法司等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依法严厉打击全县河道整治生态修复攻坚行动中违法行为的通告》,向群众通告打击重点、相关政策和举办方式,在全县形成了打击相关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
县纪委监委向各机关单位下发了《关于严明长河治理攻坚行动工作纪律的通知》要求各责任单位和各级党员干部增强责任意识、纪律意识,并决定对违规违纪问题严肃问责,向党员干部敲响了遵规守纪的警钟;
县委宣传部协调县内新闻媒体,按照“天天有声音,期期有文字”要求,以开设专题、专栏、专版,采用纪实报道、人物专访、问题曝光等多种方式,多层次、多角度对攻坚行动进行报道,为攻坚行动凝心聚力,提供有力的宣传支撑……
共识在广泛动员中形成,力量在攻坚克难中凝聚。面对生态顽疾,迁西雷霆出击,果断亮出剑锋。
(字幕)铁腕治污,坚决打赢生态保卫战
攻坚行动中,迁西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以铁的决心、铁的举措、铁的手腕实施河道整治、生态修复,坚决打赢这场事关迁西未来发展的生态保卫战。
县四大班子领导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夜以继日、废寝忘食深入一线督导指挥,现场解决存在问题,不仅为河道治理工作指明了方向,更为基层干部群众树立了榜样。
各工作组和有关乡镇按照“谁破坏、谁修复,谁污染、谁治理”、“重点突破、由点及面”、“引导在先、刑责治污”、“因地制宜、切实可行”四项基本原则,分为两条战线,全面展开攻坚行动:一条战线设在河道内部,集中精力“清河障、平河床、筑河坝”,解决河道内河障、散料堆、砂坑等问题;另一条战线设置在河坝以外,围绕河道治理、铁矿采选企业整顿、选砂制砂企业整治、沿河道路村庄生活垃圾治理四大任务,对长河两岸500米范围内82家企业进行全部出清。
12月5日,面对拆除难题,迁西县委县政府在东荒峪镇开展了违规企业、违法建筑助拆行动,县四大班子领导齐聚现场,监督有关单位对违规企业、违法建筑进行拆除,有力促进了攻坚行动开展。
各乡镇争当攻坚行动排头兵,在有关县领导和工作组的领导下,成立由一把手任组长的攻坚行动领导小组,发扬“白加黑”、“五加二”工作精神,坚持治理与修复并重、清水与美化同步,集中全部力量开展攻坚,用心打造“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美丽生态景观,努力把河道治理生态修复提高到一个新层次。
攻坚克难利剑去污,戮力同心共建生态。攻坚行动开展虽然只有短短10天的时间,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战果。截至12月7日,全县河道整治出动人员17534人次;出动钩机、装载机、铲车等大型设备2752台次;河道清淤70.62万立方米;清理垃圾7.74万方;清理树障18.40万株;平整河床85.95公里250.73万平米;拆除河道内违建331处4774平米;填埋河道内沙坑295个22.03万方9.12万平米。拆除河道外违建153处3.24万平米,腾出土地163.045亩;填埋河道外深坑41个9.45万方3.72万平米;筑河坝32.9公里22.13万方11.33万平米,平整河道两岸土地24.4公里11.75万平米。拆除企业61家33059平米,腾出土地126.26亩,23家已拆除完毕,38家正在拆除中;清理道路及村庄生活垃圾17672立方米。
放眼整治后的河道,河槽渠化,河岸硬化,边界整齐笔直。不久的将来,清澈美丽的河流又将恢复如初。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这场关系迁西未来发展的攻坚行动中,迁西砥砺出了勇挑重担、团结一心、顽强拼搏、敢于胜利的攻坚精神。
我们坚信,在这种精神的激荡之下,迁西一定会圆满完成河道整治生态修复任务,一定会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征程中,写下最辉煌、最动人的篇章。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