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春:绿水青山大鱼沟


张新春,男,汉族,大专学历,197811月出生于迁西县三屯营镇张家庄村。20123月至今任张家庄村村委会主任和团支部书记。

一、靠金山银水起家

张新春脑筋活络,不安于现状。高中毕业后回到村子的张新春并没有单纯种地,也没有外出打工,而是抢抓到了铁矿开发大好机遇,积累了一定资本。由于他所在的张家庄村紧邻大黑汀水库,2003年,他本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思路,又开始涉足无公害绿色水产养殖。经过深入研究,市场调查,他决定改变手工喂养、品种单一的老路,毅然决定投资100万元,率先引进黄桑、武昌、青鱼、桂鱼等等名优新品种,既能减少饵料投放、保护生态环境,又提升了经济效益。在管理模式上,实现规模化、机械自动化养殖和管理模式,实现了降本增效。到目前实现了年产鲜鱼20万斤,纯收入40多万元。  

mmexport1525394985464_副本.jpgDSC_0027.JPG 

                                                                       二、靠生态休闲升级

经过几年的水产养殖,张新春的财富有了一定的积累,他又把目光转向了旅游休闲农业,2010年,县委、县政府要把迁西打造成为旅游强县垂钓之乡,团县委号召有志青年要敢于创业、勇于争先,他又投资200万元建设一处集餐饮住宿、有机水果蔬菜采摘、休闲垂钓为一体的垂钓园一处。垂钓园在规划建设中,始终以低碳、环保为理念,科技创新摆在第一位。即山坡种草,用于喂鱼;梯田植树,供游客采摘;树下养鸡,为果树减少虫害,粪便为果树增加肥料,同时提供禽蛋产品;平地温室种菜,为餐厅提供新鲜无公害蔬菜。生产生活产生的废水废渣全部流入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不但可以为厨房提供高热、环保的燃气,还可用于温室内的照明、取暖。发酵后的沼渣沼液用做果树蔬菜的有机肥料。垂钓区拥有拦网野钓,精钓池竞技钓,大钓箱野生大鱼特色钓。他一手搭建的大钓箱在华北地区有两个之最,即大钓箱面积最大,达700平米,大钓箱内野生大鱼单尾体重最大,10—40斤。他喂养的大草鱼,由于全程喂食青草是纯正的绿色食品,价格卖到了每斤20元。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万人,为迁西打造华北垂钓之乡做出了重大贡献。



三、靠回馈之心领富

致富思源,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自2009年开始,张新春先后资助多名青年水产养殖户,使他们得以壮大生产。在他的带动下,全村规模化养殖户达到30多户,期间无偿为养殖户购销、运输、鱼苗、成鱼,使养殖效益稳步提高。他个人多次出资修路、清雪。另外在西岸路路牌上公开自己的手机号码,24小时帮助热线,先后多次帮助北京、天津、唐山及县内游客。在他的带动下,全村上下都形成了乐于助人、视游客为亲人的良好氛围,张家庄村和渔家乐成为一张响亮的名片,在广大游客间交相传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县内外游客来张家庄钓鱼休闲。在他的典型示范带动下,全村人均增收达1500元。此外富裕起来的张新春不忘乡亲,每年都自掏腰包,组织60岁以上的老人出外旅游,逢年过节慰问村里的贫困家庭,平时帮助乡亲们解决生产生活上的困难,让他们共享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


mmexport1525395090397_副本.jpg

四、靠敬业之心服务

20123月,张新春高票当选张家庄村村委会主任,上任伊始,他把为父老乡亲办实事、搞服务看得比天都大,责任感、使命感的驱使,让他成了一个旋转不停的陀螺。他积极谋划休闲农业的总体规划,把全村划分为4个区域,即村民生活区,生态种养殖区,休闲度假区,农产品加工区。此项目正在建设中,项目建成后不但能彻底改变生态环境,增加村民和集体的收入,更改变了村民的生活观念和习惯,提高人们的生活幸福指数。此外,在农村环境改造提升工作中,他更是身体力行,带头出工出力,在他的带领下,全村修水泥路5000平,垒长城墙2000米,建垃圾池10个,全村环境焕然一新,滦河渔村更加优美宜居,各地游客纷至沓来,村民收入不断增长。这些喜人的变化,和张新春的努力密不可分。可他却非常谦虚,他多次表示,张家庄村能有今天是全体村民共同努力的结果,他做的事微不足道,作为一名农村基层干部,他以后会更加积极参与村内事务,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向先进模范,优秀共产党员学习,争取早日加入党组织。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
技术支持: 建晨网站建设
  • 首页
  • 电话
  • 留言
  • 位置
  • 会员